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4节(2 / 2)


  你明白什么了你明白!

  这特么到底像谁?这种可气的模样,眼熟极了!

  苏温允倏然一愣:“王子丰?”

  苏温允若有所思。

  当日回家,唐慎将自己调侃苏温允的事告诉给了王溱。

  “我早就听梅胜泽说了,李景德刮胡子是因为苏温允说,不刮胡子,就不给情报。于是我就学着师兄那样,拿话堵一堵苏温允,调侃他。以前不觉得,现在才发现,看别人无话可说的样子可真有趣极了,难怪师兄总是这样。”

  王溱顿然失笑:“我何时总是调侃他人了?”

  唐慎:“哦,你没有?”

  王溱认真地望着他,语气诚恳:“只调戏你罢了。”

  唐慎:“……”

  天子大寿,西北大捷,双喜临门。

  开平三十六年十月十三,皇帝大赏功臣。

  朝堂上,几乎一半武将都官升一品,文官们也各有赏赐。

  唐慎和苏温允本该受到赏赐,但因谋辽一事为隐秘,不可暴露,所以皇帝私下分别召见二人,许以嘉奖,也安抚二人不必焦躁。

  唐慎自垂拱殿中出来,心中已经有了定数。他知道自己的赏赐少不了,只是需要一个时机。

  所谓时机,总是来得无比突然。

  十一月廿七,工部造改部研发新型纺织机,与笼箱相配使用,同时可织出十匹布,且耗时极短。这新型纺织机便是唐慎带领工部官员、工匠研发出来的,他借用上辈子对西方纺织机的经验和认知,提出了一些改良。工部工匠在此方向下,改良斜织机,设计出了新型纺织机。

  纺织机织出的第一匹布,被唐慎拿去送到了圣前。

  赵辅轻轻抚摸这匹布,此布比不上蜀锦、比不上苏绣,但他看了许久,然后抬头,对唐慎道:“这便是景则曾经与朕说的,新的世界?”

  唐慎不卑不亢,作揖道:“这便是新世界的开始。”

  待唐慎离去后,赵辅坐在龙椅上,声音平缓地对大太监季福说道:“这朝堂上,你知晓朕最喜欢谁吗?”

  季福心里咯噔一声。

  皇帝要么不说话,一说话就要人命。这就是伴君如伴虎。

  唐慎刚刚才出宫,皇帝就问这话,季福眼珠子一转:“奴婢觉得每位大臣都是国家的股肱之臣,奴婢也不知晓,官家最喜欢于谁。但奴婢看来,奴婢最喜欢的是唐大人。”说到这,季福害羞地笑道:“官家也知道,奴婢是个阉人,没有子孙的。太监们多会在宫中收干儿子,奴婢也收了一个,每每看到唐大人,总让奴婢想起那干儿子,都是一样贴心。唐大人对官家,总是如此贴心。”

  和赵辅从小一起长大,季福早就知道,自己做的事从来瞒不住这个皇帝。所以有时候他就会说出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这些事皇帝或许早就知道,但听他自己说出来,总是不一样的。

  果然,赵辅哈哈笑道,指着他笑骂道:“你竟然把唐景则和一个阉人相比?”

  季福脸色大变,赶忙跪下:“奴婢不敢,奴婢说错话了,奴婢掌嘴,求官家恕罪。”一边说,季福一边抽自己嘴巴子。

  等他抽了自己十个嘴巴子,赵辅才道:“好了,起来吧。”

  季福委委屈屈地说道:“是。”

  赵辅幽然道:“这朝堂之上啊,朕信不过徐毖,信不过王诠,信不过王溱,信不过李景德。朕唯独信一个人,那便是周太师。但如今朕忽然觉得,唐景则……”声音戛然而止,赵辅屈起手指,敲了敲桌子。

  季福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睛看他。

  赵辅道:“唐景则,是真的想为大宋做些事,而不仅仅是为朕做事啊。”

  开平三十六年腊月初二,工部右侍郎唐慎督造笼箱有功,擢升右散骑常侍,为二品虚衔。

  腊月初三,唐慎刚升了官,来勤政殿时,迎面正巧撞上一人。

  看到对方,两人都是微愣。

  唐慎作揖道:“如今我是信了余大人所说,我与余大人确实有缘,总是会遇上。”

  余潮生也回以一礼:“还未曾祝贺,恭喜唐大人官升一品。”

  唐慎:“多谢余大人。”

  余潮生:“我还有事。”

  唐慎:“慢走。”

  两人在勤政殿的花园中,擦肩而过。

  唐慎来到自己的堂屋时,梅胜泽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

  梅胜泽伸手从唐慎的肩上捋起一片雪花:“下雪了。”

  唐慎抬头看他,这才发现天空中不知何时,已经飘起了慢慢的雪花。

  这是今年冬天盛京的初雪。

  次日,大理寺少卿上书垂拱殿:“回禀陛下,邢州一案,如今已是查明。罪官孙尚德于牢中畏罪自尽,但臣顺着其余人马,抽丝剥茧,终于找出真相。陛下,此案涉及甚广,虽说大多是五六品的官,但其中亦有一人,虽非主犯,如今却已经官居二品。”

  赵辅早已猜到有此结果,他问道:“竟有二品大官,敢犯下此等祸事。是谁?”

  大理寺少卿作揖行礼,坚定地说道:“正是当朝吏部尚书兼银引司副指挥使余潮生余大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没有副cp噢,可爱的作者目前也没打算写~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