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七章 收获的季节(2 / 2)

比如在j-j-33项目中,晏鹰搏就一直坚持先让j-33量产,而母祁铁则坚持认为应该让j-31先量产。在海军造舰计划中,6战队也一直要求确保两栖战舰的建造进度,不应该过分偏袒海军。连空军与6军这两个几乎不沾边的军种,都在低空攻击机项目、战术运输机项目上吵得不可开交。

牧浩洋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不是副总参谋长,而是和事佬。

还好,早在十多年前,牧浩洋就习惯了这样的处境。

如果说二零四一年是装备项目大爆的一年,那么二零四二年,就是各个装备项目大丰收的一年。

第一个成果就是j-j-33项目定型。

原本计划要到六月底才结束的验收试飞在四月初就全部完成了,沈飞的验收成绩比成飞高了十几分,而且都是在关键技术指标上的得分。牧浩洋没有立即宣布竞标结果,而是委派军方技术专家,对两家制造厂的方案进行技术审核,即确定技术成熟度,以最终确定工程制造的可行度。

两个月后,技术专家提交了评估报告。

虽然沈飞方案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在主要技术难题已经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工程可行度只略微低于成飞方案。

这份报告,最终决定了j-j-33项目花落谁家。

为了安抚成飞,牧浩洋跟沈飞签合同时,明确要求在二零四四年第四季度,交付第一批量产型j-31与j-33,而j-3o与j-32的生产工作将排到二零四四年底,且在j-31与j-33满足了空军与海军需求之前不对外销售。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年之内,j-3o与j-32仍然是中国第五代战斗机的主力外销机种。此外,如果沈飞无法按时交付j-31与j-33,除了支付违约罚款之外,成飞将在二零四五年继续生产j-3o与j-32,且产量不低于空军与海军在当年订购的j-31与j-33的总量。

这份合同,在保证了成飞利益的前提下,还极大的刺激了沈飞。

说得直接一点,j-31与j-33项目只要还没完成,就随时有可能下马,由j-3o与j-32替代。

当然,限制j-31与j-33出口,也是为了避免技术外流。

要知道,j-31与j-33的技术基础比j-3o与j-32整整领先了十年,而且在过去十年间科技展度比往常快了好几倍。甚至可以说,沈飞用在j-31与j-33上的某些技术,已经达到了第六代战斗机的标准。

紧接着,四艘“昆仑山”级航母也下水了。

因为海军已经开出了c3航母的战术指标,将在第三批“昆仑山”级航母进行舾装的时候招标,所以四家实力雄厚的造船厂都野心勃勃,希望成为主承包商,也就得在建造“昆仑山”级航母的时候有所表现,给海军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结果就是,四艘航母都提前了数个月下水。

难能可贵的是,四艘航母的建造质量都过了标准。

当然,离服役还有一段时间,因为还需要进行码头舾装,然后是船厂海试、军方海试与作战测试。所有的测试完成之后,还要交付海军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测试性训练,然后才能宣布服役。在服役之后,至少需要一年的集中训练,那些新征召的舰队官兵与航空官兵才能掌握所有基本技能。

随后,大批海军订购的战舰要么下水、要么正式交付。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仅在二零四二年六月底到二零四三年六月底之间,中国海军就接受了三十四艘大型战舰,还有二十八艘在进行码头舾装,十二艘预计在二零四三年底之前服役。

到了年底,衡泰集团向6军交付了第一套四十八辆“未来地面战平台”。

按照6军的要求,其中十四辆是反装甲型、十辆多用途型、十辆火力支援型、八辆防空型与六辆工程型。这些坦克战车将用于技术与战术测试,包括在各种环境下按照6军的标准进行实战测试。

与空军的战斗机不同,如果这些坦克战车能完成6军测试,就不会做太大的变动。

也就是说,只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只要改进后能达标,6军就会下达正式订单。

当然,6军的测试也极为严厉。

比如,五种型号的作战平台都要去塔里木盆地,在夏季四十五度的高温下,连续行军三万公里,期间不得更换润滑液与制冷液,只要有一辆平台没有过关,就要重新开始,再次跑满三万公里。

可以说,所有测试都是在模拟极端作战环境。

用6军的话来说,合格的装备就是能在任何情况下正常使用。

当然,只要通过了测试,衡泰集团、北方重工、南方机械就能顺利获得高达十多万亿元的巨额订单。说得不客气一些,6军的订单,能让这三家军火商在未来二十年内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