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五十四章 总撤退(2 / 2)

要知道,到九月二十一日,第一一三集团军还在德黑兰东面大约四百公里处的伊玛目鲁德附近与美俄联军鏖战,而且蒋博文不知道能在什么时候占领这座由一个美军师、四个俄军师与两个伪军师控制的城市。

当时,伊朗战场上还存在第三股力量,即美俄联军武装起来的伊朗伪军。

这些伪军,主要由伊朗的少数民族,比如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等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异教徒”组成,领是阿兰德将军,一名在二零三四年叛逃到美国的伊朗6军少将,而主要军官都是伊朗国内的反政府组织成员,而且又以非什叶派的秘密政治组织成员为主。

在性质上,伊朗伪军相当于治安力量。

美俄联军赋予伊朗伪军的任务,也是维持治安,只是偶尔协助美俄联军扫荡盘踞在山区里的游击队。

可以说,美俄联军扶持伪军,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当时,在大6战场上,中国军队也扶持了大量伪军,并且用伪军负责维持治安,以便把作战部队从战线后方解脱出来。根据中国官方记录,到二零五三年底,在远东与西伯利亚战场上,总共有大约四十万俄罗斯伪军在为中国军队服务,而且这些伪军后来都被改建成了新政府军。

只是,在伊朗,情况有点特殊。

美俄联军扶持的伪军,实际上都是一些“异教徒”,而且在伊朗属于典型的少数份子。

结果就是,在美俄联军占领期间,伊朗伪军做了很多耸人听闻的事情,甚至是引伊朗民族矛盾的根源。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战后,伊朗几乎处死了所有伪军官兵。

不管怎么说,在战场上扶持敌对国内部的反对派、少数民族、异己份子,在战争期间绝对不是个别行为,而是非常普遍的做法。至于由此引的结果,至少在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没有考虑到。

从战局上看,到九月二十一日,除了继续压缩美俄联军的防区之外,蒋博文动的攻势没有收到太多的实质性效果,也没能取得关键性突破,他所面对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还在恶化。

德黑兰,第十三集团军的物资储备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

在面对美俄联军一波又一波的猛烈冲击时,第十三集团军打得极为艰苦,有限的后勤保障只能尽量提供最紧迫的作战物资,比如反装甲平台的弹药,而其他能在战场上获取的物资都延迟运送。

结果就是,第十三集团军的步兵,往往得用缴获的单兵武器作战。

所幸的是,战局马上就会生变化。

在美俄联军被围已成事实的情况下,戚凯威也不再限制蒋博文,当天就让空军向伊朗增派两百架战斗机。九月二十二日,在已经夺得了战场制空权之后,空军出动了一百二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一口气向德黑兰的第十三集团军运送了近三万吨作战物资,彻底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

这三万吨物资,足够第十三集团军消耗一周了。

毫无疑问,美俄联军肯定坚持不了一周。

更重要的是,6战队突进到了伊斯法罕附近、第一一三集团军在伊玛目鲁德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两条线路上的进攻部队离德黑兰都不到四百公里,靠前部署的远程炮兵可以直接为第十三集团军提供炮火支援。也就是说,第十三集团军不再存在炮火支援不足的问题,也不再需要为炮弹不够愁了。

对美俄联军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这意味着包围圈内的所有美俄联军都处于中国远程炮兵的打击范围之内。

按照中国6军的传统战术,接下来不是扩大地面进攻,而是巩固包围圈,用远程炮火打垮敌人。

只要弹药供应充足,美俄联军将在无法还击的情况下战败。

显然,至少对两个6战师来说,不存在弹药供应不足的问题,因为运送到霍梅尼港与布什尔港的弹药,能够通过公路送到伊斯法罕,而伊朗军队在这边,已经动用了近二十万大军为6战队提供后勤支援。

事实上,在第一一三集团军那边,后勤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伊朗军队通过公路把物资从扎黑丹运送到马什哈德,再由铁路运送到伊玛目鲁德。虽然运输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始挥作用。

对美俄联军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再不逃,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九月二十三日,在中国军队的炮火打击下,美俄联军司令部先撤退到拉什特。当天晚上,在俄军总参谋长布鲁希洛夫保持沉默的情况下,美俄联军司令官、俄罗斯6军大将伊万申科下达了总撤退令。

这意味着,美俄联军将抛弃所有无法带走的装备物资,尽量把人员撤出来。

第一百五十四章总撤退

第一百五十四章总撤退,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