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5节(1 / 2)





  赵辅想了想:“生辰自然是要好好过的。”

  当即,王溱还在户部当差、没有下衙,赵辅赐下的赏赐就鱼贯而入,送进了尚书府。但王溱领了旨意后,就离开尚书府,去了傅渭的宅邸。唐慎和傅渭早就在那儿等着了,等着为王溱办生辰宴。

  师生三人举杯共饮,只见月下觥筹交错,清风徐来,恍恍然若缥缈书画。

  傅渭近几年在修葺一套书,上个月已然修到了尾声。但五年过去,他已经不再是唐慎当年见到的大儒傅希如,他鬓间多了许多白发。

  傅渭感慨道:“岁月不饶人啊,瞧瞧我这些白发,去年还能遮一遮,今年不知怎的,就像雨后春笋,蹭的一下全冒了出来。唉,为师已然老了,看见你们两个还风华正茂,可真是老泪横流。温书,给我拿手绢来。”

  温书童子如今每日都跟随在傅渭身边,实时照顾他。

  听了傅渭的话,温书童子嘴里嘀咕了一句“您又没掉眼泪”,但还是从袖中拿出帕巾,递给了傅渭。

  傅渭佯装失意,他擦了擦并不存在的眼泪后,这才抬起头,看向两个弟子。

  唐慎哭笑不得道:“先生怎的忽然说起这话,在我心中,先生一如往昔,可是精神矍铄,毫无沧桑之意。”

  傅渭:“怎么的,只许皇上每日说别人老了,不许我说啦?”

  唐慎这才明白傅渭这是天天被赵辅喊过去说“你老了啊爱卿”,这才发作在他和王溱身上。唐慎更是无奈。

  赵辅最近总是把官员喊过去,关心他们的年龄问题,这事唐慎也知道。可无奈唐慎实在太年轻,赵辅从来不喊他。连苏温允都被喊过几次,当朝权臣和皇帝心腹中,也就唐慎一个没有得此殊荣。有时唐慎甚至还觉得自己是不是被赵辅忘记了,但随即赵辅就会将他喊进宫,关切他几句,便打消了他的疑虑。

  唐慎没有此番荣幸,傅渭就当面给他这份幸运。

  师生二人谈天说事,傅渭说起了近日文坛上出现的一篇好词。

  “这词是一位参将写出来的,可那参将向来大字不识两个。”傅渭卖了个关子,他意味深长地笑道:“景则可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没等唐慎说话,他就迫不及待揭开谜底:“那参将是个不懂墨水的武夫,可传闻他新娶的娘子,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才女。”

  唐慎配合傅渭,特意捧哏:“还有此事?”

  傅渭:“那‘参将’写出了不少好诗好词,正巧他最新出来的作品,为师府上都有。不过放在哪儿来着……”转过头,傅渭问道:“小小童子,你放哪儿去了?”

  温书童子无辜道:“先生,藏书的事都是抚琴童子去做的,我哪里晓得!”

  傅渭:“一介童子,理由颇多,要你去寻书就去寻书。如此,景则你随他一去,帮着这不懂事的童子寻一寻那本诗集?”

  唐慎一愣,他看了傅渭一眼,起身道:“好。”

  接着,唐慎和温书童子就往傅渭的雕虫书斋去了。

  一时间,花厅中只剩下傅渭和王溱二人。

  刚才唐慎和傅渭聊天时,王溱一直在旁饮酒,听着他们说话。他轻轻地笑着,也不用跟着说两句,仿若就这样听着便好。如今唐慎去寻书了,傅渭在自己这个得意门生的眼前晃了晃筷子,王溱抬起眼睛,看向自家先生。

  “先生特意支开景则,是为何事?”

  傅渭粗着嗓子道:“我何时支开他了,你莫要胡说。”

  王溱笑了:“你真当景则不知晓?”

  傅渭:“罢了罢了,你们都长大了,翅膀硬了,也由不得先生了。”玩笑话说完,傅渭的脸色陡然一沉,他搁了筷子,看向自己这位学生。

  二十四年前,傅渭去江南游玩,偶经金陵。

  那时傅渭就已经是富有盛名的天下四儒之一,于是到金陵府时,琅琊王氏向傅渭投去请帖,邀这位大儒入府,摆宴接待。

  傅渭也出生世家大族,但自他的祖辈起,他们一族便人丁稀少,家道中落,不胜往日,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北直隶还是颇有名气的,与琅琊王氏当然不能比。傅渭是家中的顶梁柱,被琅琊王氏邀请,他当然也十分惊喜,准备了一番就赴宴了。

  江南世家,小桥流水,园林精巧。

  宴后傅渭被人接待着在园中闲逛赏景,两人正说笑着,便见一个模样精致、披金穿玉的锦绣男童在花园中,静静地凝视着一朵花。傅渭在旁边瞧了许久,这男童便望了这花多久。

  傅渭好奇道:“你在瞧什么?”

  男童抬头瞧了他一眼,又看向他身边的叔父,于是乖巧礼貌地行了一礼,道:“我在瞧一朵花。”

  傅渭:“你为何要瞧一朵花,瞧这么久?”

  男童:“原先只是瞧上了一会儿,但随即发现客人正在瞧我。我瞧花,客人瞧我,或许便如瞧一幅画。我怎能破坏您的雅兴。所以客人,您在瞧什么?”说完,他抬起乌黑清澈的双眼,好奇地看向傅渭。

  傅渭顿时惊为天人,听说了这男童是琅琊王氏的嫡子王溱后,他死活都要将其收为学生。起初王氏也有些难做,傅渭便长住在了金陵,最后还是王溱自己同意,他才拜入傅希如的门下。

  王溱:“我瞧花如画,先生瞧我如画。这大概就是二叔祖总说的缘分。”

  于是,王溱拜入傅渭门下。

  “没想到,这一晃眼就过去了二十四年。”傅渭感慨道,“嗨,我还提这些陈年往事做什么。”

  王溱抬眸看向自家先生。

  五岁的事他当然还记得,毕竟他过目不忘的本事十分出名。但那时的他虽说是赫赫有名的神童,但不得不说,行事作风在如今看来,还有些出格。王溱向来不喜欢提自己过去的事,比如他拜入傅渭门下后,曾经在学写字时一日写了一千个大字,累得昏睡过去。醒来后,便发现自己脸上沾满了墨水,真是完全失了风度。

  王溱好心提醒:“小师弟就快回来了。”

  傅渭顿住,过了片刻,他看向王溱,语气郑重,忧心忡忡:“前几日,景则送给我一幅画。那幅画画得十分生动,却让为师心中担忧。子丰……你师弟究竟想做什么?”

  王溱骤然怔住,他仿佛猜到了什么,问道:“什么画?”

  傅渭默了默,道:“只是一副花鸟画,画的是百鸟争鸣,群花潋滟。百鸟中有一只凤凰盘旋于空,群花中有一朵牡丹傲然众物。画是好画,是蜀地画痴林久德的手笔,我已经十多年没与他见过,他的画技更出众了。”

  王溱眉头一蹙。

  傅渭知道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百鸟群芳图,这画很寻常,但先帝时期也出过一幅这样的画……那时,是先太子画的罢。”傅渭叹了口气,道:“当年我还做过先太子的书画先生,指点过他几句,有一些师生之谊。”

  傅渭这些年养精蓄锐,不争不抢,锋芒不露。